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距離準醫學中心還有:2890天

:::
小兒科

季節性疾病簡介與預防:腸病毒感染與防治

發佈單位:通資組 發佈日期:113年02月26日

文/小兒科主任 : 劉道遠醫師

臺灣地處亞熱帶,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發生,依據國內歷年監測資料顯示,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,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,隨後緩慢降低,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。以年齡層分析,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,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%;在死亡病例方面,以5歲以下幼童最多。

感染源
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,主要經由腸胃道(糞-口、水或食物污染)或呼吸道(飛沫、咳嗽或打噴嚏)傳染,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,此外,新生兒則可能透過胎盤、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。在發病前數天,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,此時即有傳染力,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;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,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。

症狀
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,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,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。常引起手足口病及泡疹性咽峽炎,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,包括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性腦炎、心肌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,或因感染腸病毒D68型而引起嚴重呼吸道症狀、腦炎或急性無力脊髓炎等。

治療
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,只能採取支持療法(如退燒、止咳、打點滴等),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?癒,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。在幼兒感染腸病毒後的5天內,家長與其他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病情變化,如果出現「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」、「肌躍型抽搐(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)」、「持續嘔吐」與「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」等腸病毒重症前兆,請務必立即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。

預防方法
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,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,而且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(小兒麻痺除外),傳染力強,可經口、飛沫及接觸等途徑傳染,控制不易,故民眾應注意下列預防方法:
一、高危險群:三歲以下小孩要特別小心,有較高比率得到腦炎、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。
二、增強個人之免疫力:注意營養、均衡飲食、適當運動及充足睡眠。
三、加強個人衛生:正確且勤加洗手,以預防自身感染,及避免藉由接觸傳染給嬰幼兒。
四、注意環境衛生:保持環境清潔及通風。
五、避免接觸受感染者: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,不要與病患(家人或同學)接觸,以低交叉感染的機會。
六、如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症狀請儘速就醫。

腸病毒消毒方法:
一、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,如抗微生物製劑、清潔消毒劑及酒精,均無法殺死腸病毒。
二、醛類、鹵素類消毒劑(如市售含氯漂白水)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(一般環境消毒,建議使用500ppm濃度之漂白水;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,建議使用1000ppm之漂白水。)
三、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,但在50℃以上的環境,很快就會失去活性,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,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,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。
四、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。
五、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。

▲ 照片來源:衛生署疾病管制局

 

※參考資料:衛福部疾管署

瀏覽人次:1,553更新日期:113-03-21
瀏覽人次:1,553更新日期:113-03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