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距離準醫學中心還有:2920天

:::
病理科

淺談痔瘡成因與治療

發佈單位:通資組 發佈日期:112年08月08日

前言:

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,也是病患到大腸直腸外科門診就醫最常見的原因。痔瘡其實和靜脈曲張一樣,都是靜脈系統出了問題發生的疾病,因為發生在很隱私的肛門與直腸附近,因此許多人即使有痔瘡的問題,也不好意思去尋醫求診,往往會拖到疼痛難耐或嚴重影響生活的時候,才去看醫生。痔瘡初期常以血便的方式表現,但血便的原因很多,從良性的痔瘡,一直到惡性的大腸直腸癌,都可能發生血便,必須先有正確診斷,才能作出對應的正確治療。

 

痔瘡原因:

痔瘡可以分為內痔、外痔及混合痔,具體的位置則是以齒狀線來做區分。齒狀線是位於肛門外緣以上2公分的一個解剖位置名稱。在齒狀線以上形成的是內痔,齒狀線以下的則稱為外痔, 內外痔同時發生者稱為混合痔。

關於痔瘡的確切病因,仍未有定論。目前醫學上主要的理論認為痔瘡是因為肛門內壓力,使得肛門直腸管黏膜下層的靜脈發生擴張及曲張而形成。而造成肛門壓力上升的原因則以長期便秘為最常見。其他與痔瘡形成相關的因子包括常久坐久站或因病長期臥床、缺乏運動、蔬果攝取不足、懷孕的婦女、肥胖以及一些會引起腹內壓經常升高的疾病,例如肝硬化,腹水,腹腔內腫瘤及攝護腺肥大等。

 

痔瘡分級:

根據內痔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四級,

第一級內痔:痔瘡未突出肛門口。

第二級內痔:痔瘡有時會脫出肛門口,但會自己縮回。

第三級內痔:痔瘡脫出肛門口後,必須以手指才能將之推回肛門內。

第四級內痔 : 脫出的痔瘡完全無法推回

第一級和第二級的內痔通常不太會有症狀,因此常被忽略,根據統計,有 40% 的痔瘡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,只有部分會偶爾出血。第三級或第四級的內痔,以及外痔就會開始出現搔癢、發炎、疼痛等問題。

 

臨床常見症狀:

1.便血,包括糞便沾有鮮血,衛生紙上沾血或馬桶裏有血。此外長期的便血如 沒有改善則會造成病人慢性貧血。

2.肛門搔癢或異物感。

3.血栓性外痔則會有劇烈疼痛,部分會合併有表面組織壞死。

根據研究統計痔瘡患者的症狀當中,有 60% 是排便出血(鮮血便)55% 是肛門搔癢、 20% 患者有肛門不適或疼痛的情形,以及 10% 是糞便滲漏的狀況。

痔瘡患者的症狀最常見的是不帶疼痛的排便出血(內痔)。內痔的出血常會有個特色,就是在糞便的「最末端」看見紅色的鮮血,而非整條大便都有血。原因是糞便排出時,會與痔瘡摩擦,導致痔瘡出血,但堅硬的糞便通過時的壓力,會讓血流不出來,等到糞便快完全通過時,壓力變小了,血才流出,因此可在患者的糞便最末端發現鮮紅色的血液,或者是擦屁股時才發現流血。但如果因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出血,因為血液經過消化,會出現的狀況反而會是瀝青狀的黑色糞便。

痔瘡的治療:

治療痔瘡的手術方式有橡皮圈結紮、硬化劑注射、紅外線熱凝術、環狀切除術,與傳統痔瘡切除術。在坊間所看到類似「免開刀、免疼痛、免住院」治療痔瘡的廣告,大部分是以治療內痔為主。例如橡皮圈結紮、硬化劑注射及紅外線熱凝術,都是適用於內痔嚴重度較低(不包括第四級內痔)的患者。

 

參考資料:

1.高醫醫訊,胃腸及一般外科 陳欽凡 主治醫師(97年1月)

2.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5979/3221753

3.https://www.edh.tw/article/22897

瀏覽人次:87,977更新日期:113-04-15
瀏覽人次:87,977更新日期:113-04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