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中間區塊定位點

距離準醫學中心還有:2733天

:::
神經內科

腦中風新知-台灣腦中風治療放寬健保標準

發佈單位:通資組 發佈日期:114年02月07日

腦中風是指突然的腦血管病變,造成腦部組織受到傷害所出現的各種症狀。在台灣,中風後仍有嚴重症狀者的家庭經濟負擔,平均一年增加50至100萬元,但是如果可以及早發現,及早治療,就有機會把身體機能恢復到和沒中風之前一樣。

腦中風主要分為兩種類型: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。缺血性腦中風是由於腦血管堵塞而引起的,佔所有腦中風的70-80%。出血性腦中風則是由於腦血管破裂引起的,佔所有腦中風的20-30%。

腦中風所造成的症狀很多,在不同的部位產生的腦部損傷就有不同的症狀。常見的像是半邊身體癱瘓、半邊身體麻木、臉歪嘴斜、說話不清楚之外,也有可能出現意識改變、視力變差、視野缺損、複視、空間、定向力不足、思考減退、遲緩以及走路搖晃等等症狀,嚴重的病患甚至會進展到昏迷或者是呼吸困難的情形。因此,只要遇到忽然發生有以上所提的腦中風症狀,就必須立刻至本院神經內科找蔡光洋主任及林文守等專業醫師就醫,做進一步處置檢查和治療

腦中風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因素,這些因素稱為腦中風的危險因子,,主要可分為二大類,第一類是無法控制的危險因子,如性別、年齡、種族以及家族有中風病史等,另一類則是可控制或可預防的危險因子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、血脂肪過高症、動脈硬化、抽煙、喝酒等。在預防中風上就是要控制這些與中風有關的危險因子,可以有效減少中風的發生機會。

腦中風的治療要依照中風的原因來做相對應的治療。如果中風症狀發現能夠及早發現的話,也許可以施打血栓溶解劑。 台灣健保署在2024年10月放寬中風血栓溶解劑「rt-PA藥品」的使用標準,從中風3小時內使用延長到「4.5小時內」使用。另外,2024年11月1日起,針對「急性缺血性腦中風」病患,由原先「限前循環在發作內8小時內使用」,延長至「24小時內」,大大的增加了腦中風病患的良好預後。

雖然中風的治療一直在進步,但是預防中風還是比治療中風更為重要,平時就應該控制好可能的危險因子,按時服藥,按時回診,戒除壞習慣,維持規律的運動,做好身體保健,才能夠達成生理、心理、社會的健康,創造幸福的人生。

瀏覽人次:110更新日期:114-02-07
瀏覽人次:110更新日期:114-02-07